一、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目前有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和数字出版4个专业,是山西省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广播电视学专业是学校升本时招生的第一批本科专业,任你博娛樂城年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2021年被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获评B+等级,广播电视学、数字出版专业获评B等级。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先进,包括摄像机库、全媒体演播室、非线性编辑机房等,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实践平台。新建成的融合媒体实训室,配备了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学院还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多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新闻传播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还包括了新媒体技术、数据新闻、融合新闻学等前沿领域,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二、人才培养特色和举措
新闻传播学院积极推进融合媒体人才培养改革,在新文科、新技术背景下,新闻传播学院形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是培根铸魂,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教学全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新闻实践。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将课程思政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过程、全方位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开展的“重温《任你博娛樂城》赴兴县蔡家崖新闻采写实践”“‘望长城内外’社会实践”及“三晋新村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大型采访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和方法,培育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使命担当。
二是产教融合,打造“4+4+3”卓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产出导向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也即通过媒体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倒推出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课程体系建构中,紧密围绕媒体生产标准、前沿技术、岗位需求,课程体系突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多元化拓展,坚持主流价值观塑造与引导,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四种实践教学模式;搭建了校内课程实训、校企合作综合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三大理实一体化实践平台,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
三是校企合作,形成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学院每年选派教师到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等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实践,同时学校聘任媒体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及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毕业指导等。这样不仅扩大教师的作用范围,提高本校师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媒体人员对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四是项目导向,构建学界业界优势互补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格局。以项目制为导向,与地方党委宣传部、地方企业之间的多方协作,构建学界业界优势互补联动,共同开展项目主题,并将实践内容与课程关联,将课程与毕业创作挂钩,形成项目为依托,实践为抓手、课程为平台、毕业创作为结果的产教融合模式。教研相伴,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与论文创作水平的同时,教师也能更快收集第一手的行业资料,为教师科研提供了案例,也为科研成果反哺媒体一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各专业的就业和深造前景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三全育人”,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推进评价体系改革等措施,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受到社会的良好评价。近几年,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招生录取分数位列全校最高。
一是稳定就业岗位,就业质量明显提高: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分布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和新浪、搜狐、字节跳动等有影响的新媒体,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是参加技能大赛,各类奖项成果丰硕:近两年来,学生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多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参加每年度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近年有多部作品获奖。
三是多名毕业生考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中国传媒大学等继续深造。
四、师资和平台支持
师资和平台支持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人员占比60%,“双师型”教师达到70%以上,且多数教师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而且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行业洞见,满足应用型本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教师团队还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课题,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六十余篇论文。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体现了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实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学院与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共建山西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另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太原电视台、太原日报、山西工人报、山西经济日报、黄河新闻网等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的融合媒体中心等实训室满足学生课内实训,学院电视台和“山传中青网视频传播实训室”,供学生课外实践,完成“实践即实战”的实训模式。学院与多家媒体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拓宽国际视野。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学院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五、社会服务和实践成果
学院在社会服务和实践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如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节目质量提升培训,以及舆情监测平台的建设研究等,展现了学院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这些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为学院积累了宝贵的社会服务经验。
学院组织学生参与新闻采写实践、社会实践等,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如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大学生创意融媒体大赛等,并屡获佳绩。这些竞赛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发展平台。
来 源 | 新闻传播学院
初 审 | 王璟暄
复 审 | 李 霞
终 审 | 董国斌